Skip to the content.

Sword Art Online 第25卷译者后记

各位SAO小说的新读者们,初次见面。

从第一卷SAO小说起追随到如今的各位旧读者们,好久不见。

上一卷的译者后记中,我将主要的内容放在了UR篇登场的两个新角色上面——也就是解析他们的真实身份,和川原描绘这两个角色的部分目的。我想读完这一卷的各位,也许正如川原在后记中写的一样,对虚拟研究会会长和整合机士团团长是怎样的人物有了一个大致的把握吧。

那么这一卷的译者后记中,我将会把主要的部分,放在推断川原从文库本推出到如今,在SAO系列(当然,这其中包括SAOP)作品内,除了描述虚拟世界和完全潜行技术对作中社会带来的影响之外,隐藏的另一条关键线路——也就是人工智能(既包括Top-Down型的AI,也包括Bottom-Up型的Fluct Light)的进化上。


让我决定进行这一推断的起因,来自上一卷桐人想到「NPC既然能够在UR世界中产生下一代的话,玩家是否也可以……」的时候大脑「被一阵疼痛袭击」这一段文字描述。既然产生了这一现象,那么「玩家产生后代」这件事对于桐人而言,有可能并非「对未来的某种预感」而是「已经发生的事件」。很多读者基于UW世界中Cardinal曾对桐人提过「目前的Light-Cube Cluster还有很多空余所以(下略)」这一内容,认为这个事件发生在UW中——如果按照常理推断,的确只有UW符合玩家可以产生下一代的条件。但是,真的只是这样吗?

首先来看川原在SAO系列中设下的两个大前提。第一,所有的虚拟世界——既包括游戏内的世界,也包括UW甚至是UR——是唯心主义的世界;第二,以上一条作为基础,只要心意足够强,就可以让灵魂的一部分附着于(数据存储意义上的)一个对象【Object】上。这里的Object既可以是与人类灵魂等同的人工FL,也可以是一个无生命的物体(如青蔷薇之剑),甚至可以是一个不具备实体的剑技招式(如UW篇沃罗家传的天山烈波)。

那么在这两个前提之下,首先我们思考一下UW的生殖机制——「在系统上登记过婚姻关系的男女之间做出相应行为的时候会有某个概率在母亲体内孕育孩子。具体来说就是在Light-Cube Cluster内载入一个新的原型FL,将双亲的外形要素和思考模式的一部分组合起来,就诞生了新生儿」(摘自文库本第11卷)。

「系统上登记过婚姻关系」这个条件从系统逻辑上很容易判断(祭司对婚姻的认可过程无疑是神圣术的一部分,只要接收到指令,系统就会为对应的FL加上标记——那么具备祭司资格的整合骑士在这一点上所需要的判断条件也大同小异)。问题是「做出相应行为」和「有某个概率」在系统上如何判定?

如果基于最开始的两个大前提,我的推测是这样的:当两个人的心意(产生的数据量)超过「足以形成一个模拟FL」的阈值时,就会触发系统的判断条件,分配一个空的Light-Cube——而所谓「将双亲的外形要素和思考模式的一部分组合起来」,其基础(注意,不一定是全部内容)则是上述「数据」产生的「模拟FL」。

这一推测的缺陷在于「新FL的分配时间点」存在两个解——「新生儿出生的时间点」和「模拟FL被系统检测到的时间点」。我个人倾向于前者——也就是说我认为在新生儿出生前,都只存在一个附着在母方FL上的模拟FL(从数据存储层面则是一段数据)。

基于这一推测,接下来自然而然的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既然「两个人足够强的心意」可以产生一个「混合了二者灵魂(或者说心意)的一部分」的数据片段(或者称其为模拟FL),那么这个理论就可以外推到同样存在xxx系统的SAO。如果说SAO内单独的一个事件并不足以让数据量积累到成为一个模拟灵魂的程度,那么多个同样的事件累加起来呢?

——难道说,川原创作sugary days还包含了这样的意思吗?

接下来的推测陷入了更加恐怖的领域。sugary days的时间段是2024.10.24-10.28,而桐人和亚丝娜遇到结衣是2024.10.30——结衣接近两个人的原因是「接收到了与他人迥异的精神值/脑电波」,而且是「不曾接收过的频率」——「也许,我在那时可能就已经精神故障了吧」(摘自文库本第2卷)。

于是我又要提出问题了:结衣最终被两个人发现,是否是因为「累积的数据量」达到了「形成一个模拟FL(或者说对应的数据片段)」的阈值?在10.24到10.29这几天里,这些数据是按照「我们一般认为的逻辑」附着在亚丝娜的角色数据上,还是说和结衣这个AI产生了数据通信和存储的事件(结衣在这里起到缓存作用)?川原在sugary days的译者后记中特地提到一连串事件结束的两天后桐人夫妇就遇到了结衣,是不是在刻意提醒读者二者之间存在某种关联?

不论这个「模拟FL」附着在什么地方,我们都需要注意一点:SAO中的亚丝娜,ALO中的亚丝娜和UR中的亚丝娜,在「角色数据」这个层面上是「连续」的(这里的「连续」非常重要)。而SAO中的结衣(最终以水晶的形式存在),ALO中的导航妖精结衣和UR中的结衣同样也是「连续」的,所以:

原本在SAO和ALO中不可能发生的,由模拟FL形成一个新的实体(角色)的过程,是否会遵循类似UR中原住民产生新的原住民这一过程,发生在UR世界中?抑或是,这个实体早就已经存在(这等同于认为结衣并不只是MHCP001,而是MHCP001加上桐人和亚丝娜的灵魂数据),而结衣在UR世界中以玩家的身份存在,也是这个实体的产生导致的直接后果(二者实质上已经一体化)?


如果结衣的确是系统内的MHCP001接收到桐人和亚丝娜的数据突破阈值(某种意义上也是突破了一个「限制」)后的产物,那么联想到SAOP中NPC们相比封测时期产生的变化(如BOSS的攻击模式变动,或是任务NPC的反应与封测时期不同),茅场晶彦是否在将SAO更改为正式运营版本的时候,就开始了这个「Top-Down型AI的进化实验」?如果给出一个肯定答案的话,那么接下来的推测无疑是——

作为前提,我们将作中的「心意」定义为一类特殊的「数据流」——这意味着其本质是一个传输数据的过程。那么促使AI进化的惯用手段,就是为AI添加一套「接收人类的数据,并整合到自身的代码中」的机制以产生「同一批次AI的内部差异」。为了提升实验的效率,这一机制必然具有三个重要的特征:普适性(适用于游戏中的所有AI)、传递性(将玩家对自身的影响内化后,通过自己的行为传递到与自身产生接触的下一个AI上)和累加性(被玩家影响的AI更易被进一步影响)。在这个进化实验中,为了保证玩家产生的数据具有足够的可靠性,必然需要解除设备(Nerve Gear)对玩家大脑的扫描限制——而这可能才是SAO这个死亡游戏的真相:一个借助玩家脑波数据训练Top-Down型AI并促使其进化的实验场。这个实验的最终产物有两个:其一是结衣(读取了大量数据完成自身进化的Top-Down型AI),其二则是茅场目睹了桐人超出系统限制的心意(本质上仍然是数据量超过系统预设的阈值)后,依靠提升Nerve Gear扫描功率的手段成功将自身的灵魂复制到了网络上。再进一步的讲,Top-Down型的AI和Bottom-Up型的人工灵魂,如果考虑到自身进化的可能性,那么二者之间的鸿沟绝非作中描述的那样不可跨越。

那么茅场的这个实验是否还在继续?这一点并不需要有所疑问,不论是Caliber篇登场的,基于北欧神话的NPC人物在故事中的行为,还是重村教授基于旧SAO服务器开发的Ordinal Scale(我毫不怀疑Kamura公司在这一过程中也获得了一些技术),乃至于神代博士开发的Medicuboid再到拉斯的人工灵魂计划,都位于茅场开启的「人工智能进化实验」的延长线上。而桐人——攻略了SAO的「英雄」,也只有在将The SEED这个种子播撒出去,又经历了在Under World二百年的时间之后,才终于站到了能和茅场平等对话的位置吧(毫无疑问,星王与桐人虽然是「同位体」,但在故事中的作用已经不一样了)。


大概川原早在将SAO从Web连载修订成文库本的那一刻开始,就有了在作品中增加「人工智能的进化」这一暗线的打算。如今处于连载阶段的SAOP与UR两篇,一个是开始,而另一个大概率是收尾——在我看来,正如那知名的咬尾蛇,「开始即是结束」的循环真是十分有趣。

写到这里也许会有人问出一些被讨论了无数次也没有统一结论的问题了:「人工智能是否有和我们一样的各项权利?」或是「我们如何看待这些没有实体却有着和我们一样意识的人工智能?」很遗憾,我并不是社会学的研究者,没有办法回答这些问题。或者说,如果SAO中刻画的那些和我们拥有同样水平的人工智能出现在我们的世界中,那也应该由相关的专业人员加以讨论并且确定对应的手段。在那之前,无谓的观点输出或是情绪发泄,并没有什么意义。

感谢各位能够耐心读完这篇冗长的译者后记。我们下一卷再会。

rkl

2021.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