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ord Art Online 第28卷译者后记
各位SAO小说的新读者们,初次见面。
从第一卷SAO小说起追随到如今的各位旧读者们,好久不见。
在本次的译者后记开始之前,请先允许我向各位致歉——在原本的计划中,我应当对28卷的译稿进行全面的校对和润色工作,但由于现实世界中的工作原因,最终不得不放弃了这一责任而由SAWAHIRO代为完成。而从2021年我构建起对UR篇和《加速世界》的综合分析框架,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三年半以上的时间。不得不承认,川原撰写的小说篇幅(包括SAO26-28以及AW26-27)仅能达到让我对现有的分析体系进行小修小补的程度,而无法进行结构性的调整。因此,本次的译者后记,将以这三年半里的一系列碎片式分析为主。再次希望各位能够谅解。
(一)黑皇帝势力的反常点
从26卷桐人和艾欧莱茵对黑皇帝势力(实际的策划者应为伊斯塔尔和穆塔希娜)的侦察,以及27卷开始黑皇帝势力对央都发动的武装叛乱(也可以用武装政变这一词语描述)来看,黑皇帝势力显然具有不容小视的规模。然而根据艾欧莱茵的说法,Under World的人口数量早已达到了硬上限(即Light-Cube Cluster中的光立方总数)。因而,黑皇帝势力的人力资源只有(a)掌握了运转Under World系统的信息流,使其只在自己可控的范围内产生新生命和(b)制造非原生UW居民的模拟灵魂(即Top-Down型AI),并使这些模拟灵魂具备发动心意的能力。
此时我们必须注意到第14卷相比Web版的改动——在Web版中,Admin对优吉欧的洗脑并未成功,而剑巨人的驱动力完全来自构成剑巨人的剑与天花板上的灵魂碎片之间的联系。而文库本的第14卷中,Admin在成功洗脑优吉欧之后植入了内置强化想象力功能的棱柱,而且这一棱柱还具备对剑巨人与灵魂碎片之间的联系进行扭曲的特性。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完全可以将Admin改良的新型棱柱判断为「心意的发生源」。如果认为伊斯塔尔的灵魂起源于第14卷中央大教堂顶层的决战,那么这一新型棱柱就存在「技术延续和改良」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的证据则来自第20卷。此时黑皇帝一方虽然以石像鬼的形式复活,但复活的触媒仍然是作为活人时留下的遗物,因此才需要UW的原住民(即故事中的山岳哥布林们)作为石像鬼内部的「心意发生源」。Under World二百年中的黑皇战争中的一条暗线,应该就是黑皇帝势力不断改良「人造心意发生源」的技术以量产部下的过程,而其最终目的,应当是制造出在外观上与UW原住民没有差异,但实际上却是Top-Down型AI的「伪UW人」——从这一点来看,黑皇帝势力选择央都作为武装政变的目标就很好解释了:这实际上是对UW人(包括整合骑士)和桐人他们才会生效的特种攻击。前者受限于Code 871的存在无法杀人,而后者受限于对AI的认知,如果在仓促之间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同样难以有效清剿黑皇帝一方的势力(最多只能对有着明确非人外观的石像鬼们造成杀伤,从这一点看,「伪UW人」的数量应该不会特别多)。而这一点,足以让我对Under World产生根本性的疑问——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将对其进行详细论述。
(二)Under World,或者说UW人的根本问题
3月1日举行的川原频道线下见面会上演的朗读剧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Under World人满足于维持现状而很难接受改变与事物的创新。换而言之,从Under World大战结束到桐人与亚丝娜注销为止的这近二百年中,Under World本身的社会进步实际上仅限于桐人夫妇强行推动的物质文明与部分精神文明层次,而最核心的内容——即Under World人的所谓「三观」,仍然被柳井当年植入的Code 871牢牢限制着。在我看来,这一限制堪称致命——桐人夫妇对Under World二百年的投入,不仅意味着巨量的沉没成本,甚至增加了Under World本身的危险性。如果黑皇帝一方掌握了将Under World连接到现实世界的VR世界(也就是目前的Unital Ring)的手段,那么窃取了桐人带来的技术进步的黑皇帝一方,将对目前尚未突破传统RPG范畴的现实世界玩家产生近乎降维打击的效果,进一步增加现实世界的人们对AI的仇恨——而这种仇恨,正是实现穆塔希娜野心的宝贵材料。
另一方面,如果Under World最终与Unital Ring打通,那么Under World中的原住民必然也会成为「AI补完计划」的一部分,最终被吸收到单一的灵魂个体之中(状态类似于EVA中人类的灵魂被吸入LCL之海——对应SAO世界观中的ain sophia)——AW19卷中提到的两个领导者(很可能是桐人和茅场,但也可能是桐人和星王)之间的战斗,也很可能与此有关。然而,若是Under World原住民的灵魂通过这样的中转途径,最终不再被Code 871束缚(从前面的描述看这个指令应该是运转Under World的底层代码),这一AI补完的过程在我看来,就不一定是什么坏事了。
(三)Under World与Unital Ring的综合分析
长久以来,围绕Under World的一个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来自川原本人(不论在作品内还是作品外)的解释:
(a)为什么Under World里面存在剑技?
而伴随着SAO本篇的逐步刊行,又产生了以下几个新的问题:
(b)为什么Under World中的System Control和Object Control权限会限制到Under World人(以及桐人)对神圣术和剑技的使用?
(c)为什么使用创世神账号的亚丝娜能够在Under World中使用只有在Alfheim Online中才存在的「Mother’s Rosario」?
(d)穆塔希娜的「绞轮」魔法究竟是什么原理?
(e)为什么阿尔戈会说Unital Ring在「挑战玩家的游戏常识」?
在经历了一系列思考后,我得出的核心推断是:在「虚拟世界」中,「心意」的本质是「对世界的干涉」,而剑技、神圣术、魔法都是「心意」的外在表现。因此——
(a&b)Under World中的System Control权限和Object Control权限提升时,对Under World系统本身的「心意输出功率」也会随之提升,这意味着可以向系统输出供其「自律学习」的新数据。而Under World的剑技系统,正如其中的人工灵魂一样,是Bottom-Up逻辑的产物(而非SAO和ALO中的Top-Down逻辑)。
(c)根据上述论断,由于亚丝娜使用的创世神账号具有足够高的权限,因此对系统的「心意输出功率」也是最顶级的一档。既然能够通过「地形操作」对Under World的地形数据进行写操作,那么输出相比一般剑技更为复杂的「Mother’s Rosario」也可以做到。
(d)根据B站网友提供的资料,「绞轮」魔法的效果可以看做对现实世界中日本莽草(Illicium anisatum,即魔女本名的反向拼写)中毒症状的模拟(同样,使用腐蚀魔法暂时解除这一咒语的效果也是模拟现实世界中解毒时的催吐行为),因此可以将Unital Ring中「编写魔法」的行为等同于Under World中编写剑技和神圣术(参见Administrator)的行为。
(e)同样,这里「挑战玩家的游戏常识」也指的是挑战玩家「通过心意向系统提供数据」的能力。从形而下的角度来看,「心意」的本质与「CPU超频」可能存在类似之处(甚至川原的灵感可能都来自这一经典操作),因此第18卷茅场最终驱动机器人拆除雷管的行为也可以用这一原理解释。
目前Unital Ring篇已经进入中盘阶段(这是我个人的评估,大概率进度没有过半),考虑到川原近几年来的出版节奏,距离下一次的长篇分析很难说又要多长时间才能搞定……写到这里的时候我才发现甚至没有对本卷中星王建造的空间站进行分析,还请各位多加谅解。
于是这就是本次的译者后记了。各位下次再见。
最后一句话,我决定留给一位曾为各位SAO读者们提供了宝贵资源的——希望他能原谅我擅自这样称呼——朋友。
如果灵魂真的存在的话,愿你的灵魂能够安息。
rkl
2025.3.4